2023年11月5日 星期天
【文字解读】《砚山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3-01-14 16:41:40     来源: 阅读次数:3303

一、《砚山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出台的背景及依据

2020年云南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入“十四五”,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的通知》( 国乡振发〔2021〕3号)、《文山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规划编制工作文件的通知》(文开组办发〔2020〕44号)和《文山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2020〕-259号)文件精神。

二、《砚山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的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要通过建立健全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适应的贫困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低收入群众协同发力,凝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强大合力,构筑有效防止现有脱贫户、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返贫的“防火墙”,持续推动砚山县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到2025年如期实现主要目标。2020年至过渡期内,砚山县确保经济社会实现稳定持续发展,持续增收、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兜底保障对象的保障性收入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并形成增长机制;确保脱贫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基层组织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到2025年,砚山县发展实力显著增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社会事业更加均衡,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三、《砚山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主要内容

《砚山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包括:规划编制基本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及建立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等四个方面。

(一)规划编制背景

1.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成效:从脱贫摘帽任务顺利完成、“两不愁”全面解决、“三保障”全面攻克、区域条件整体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群众动能充分激发、组织队伍不断建强等七个方面进行概述。

2.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做法: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强化脱贫攻坚政治保证;二是坚持精准施策,着力提升脱贫攻坚帮扶成效;三是坚持加大投入,着力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四是坚持从严从实,着力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五是坚持扶志扶智,着力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六是坚持“四个不摘”,着力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状分析: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概况、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情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脱贫攻坚成果。

4.面临机遇与挑战:内容包括发展机遇、面临挑战与存在问题,并从产业支撑持续稳定脱贫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财政支撑发展能力偏弱、龙头企业引进依然困难、人居环境整治有待加强、群众内生动力依然薄弱等六个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阐述。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并重,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为目标,围绕“三个定位”,明确扶贫重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保障机制,在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上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建立常态化法制化贫困治理体系,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2.指导原则:一是成果巩固和提质增效相统一;二是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三是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四是提升内力和调动外力相统一;五是稳定增收与政策托底相统一;六是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相统一。

3.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要通过建立健全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适应的贫困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低收入群众协同发力,凝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强大合力,构筑有效防止现有建档立卡户、边缘户等低收入群体返贫的“防火墙”,持续推动砚山县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2020年至过渡期内,砚山县确保经济社会实现稳定持续发展,持续增收、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兜底保障对象的保障性收入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并形成增长机制;确保脱贫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基层组织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到2025年,砚山县发展实力显著增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社会事业更加均衡,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三)重点任务

1.乡村特色产业帮扶工程:从发展特色种植业、发展特色养殖业、发展乡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服务业、优化金融信贷服务探索消费帮扶路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稳定就业帮扶: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促就业、挖掘就业创业潜力增收、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增加贫困人口就业岗位、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不断强化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产业带动发展、引导社区管理和社会融入、探索完善后续帮扶工作机制,使搬迁群众通过发展产业提高收入,完善搬迁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4.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持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坚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加强基层党组织管理,理清发展思路,分类规划利用森林资源,重点发展中药材、禽畜饲养等林下种养殖等产业,以培育产业大户、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全力发展强健本地优势品种,因地制宜引入高产值产业项目,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水平,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5.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加快乡村交通基础建设,推进乡村交通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充分融合,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旅游、资源、产业开发性质的特色产业路,打通经济带、工业园、开发区、示范园等园区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巩固住房安全,提升饮水安全,提高供水保障水平,积极建立健全饮水工程管护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全面开展村庄专项清洁行动,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并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基础设施管护和环境卫生维护监督管理,推动形成全民共建、专人管理、共同维护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设施的良好局面。

6.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实施雨露计划“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园建设、卫生室提升改造、文化设施维护、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活服务设施,不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基本医疗保障,依托砚山县独具的民族文化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建设文化传承机制和学习传场所,推动文化帮扶取得实质性成效。

7.突出百千万示范工程抓手:以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不断完善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基础短板优化人居环境,对乡村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全面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集镇绿化品位,厚植乡风文明基因,重塑乡村形象。

(4)建立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

1.完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对接省级的砚山县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一是建立砚山县数据信息常态化监测分析机制,实现数据信息实时监测。二是在每个村小组设立数据监测员,关注村内的人口的突发事件、劳动力等情况,一旦发生突发性具有返贫风险的事件,第一时间上报乡镇。三是定期开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监测调查。规范记账统计管理,完善审核评估、收入预警机制,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影响增长的不利因素,全面落实产业就业促增收、合作发展助增收、社会兜底保增收等政策措施,确保相对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四是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制定动态帮扶机制,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措施,及时分类帮扶、动态帮扶,形成早发现、早预警、早分析、早帮扶。 

2.落实就业致富服务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贫困治理需要各方协同努力,落实就业致富服务机制。一是实现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常态化。鼓励涉农、涉旅相关部门加强欠发达地区人口职业技能培训,与先进企业合作积极推广先进经营理念,全方位提升欠发达地区群众的从业意识和技能。第二是创新产业扶持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产业帮扶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撑,解决创业资金难题。增加线上帮扶渠道,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的O2O双线帮扶模式。三是发展全域旅游,增加就业岗位,开启旅游致富和乡村振兴新模式。重点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展现民俗文化为特色,以农业休闲为卖点,通过积极鼓励欠发达地区群众参与旅游经营、接待服务、出售土特产、宅基入股、土地流转等途径增加三产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3.创新滇沪贫困治理协作机制;滇沪协作是新阶段贫困治理的重要保障机制之一。砚山县应以农、旅等产业和新兴业态为依托,加强滇沪双方市场供求关系建设,加快引进一批东部地区知名产业项目,力争成为砚山县品质优良、品牌过硬的产业项目,巩固脱贫成果的龙头引擎项目。加快牛肝菌、三七等的深加工和附加产品研发工作,积极邀请上海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企业帮助生产加工企业丰富产业链条,帮助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体系。

4.创新创业利益联结机制:砚山县要积极响应文山州号召,因地制宜采取政府主导型、帮扶资金带动型、专业合作带动型、农业园区带动型、农村能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创新创业模式,将产业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切实利益精准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兴旺与贫困治理的无缝衔接和健康可持续。同时要理清思路,转变思路。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要把政策措施的受众对象从只针对贫困户转变为全体群众(包括低收入群体),提高整体群众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水平,同时更加注重与侧重对刚刚脱贫摘帽的建档立卡户及低收入群体的关注与帮扶。

5.搬迁人口稳得住能致富机制:继续坚定易地搬迁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补助标准,抓实“政策宣传、政策解答、政策落实”三条措施,建立“驻村干部包点、乡镇干部包村、挂钩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培育安置区优势特色产业,谱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精心组织,精心谋划,精准发力,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等工程措施以及落实就业、就学、技能培训等各项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有技能”“能就业”,加快推进迁入后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搬迁群众与迁入地居民同等享受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会保障等政策,使搬迁群众有获得感、富足感、幸福感。

6.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资金投入是产业项目持续落地、健康持续运作的基石。砚山县要强化资金保障,设置专项贫困治理资金用于产业扶贫和欠发达地区群众重点帮扶,落实财政涉农、涉旅整合资金比例及用途。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风险评估机制、保险兜底机制和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对巩固脱贫成果的资金投入产业项目开展风险评估,大力支持连片规模发展的扶贫产业项目参保,支持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参加失业保险,增强相对贫困主体抗风险能力。重点脱贫致富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由政府、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按比例分担风险。规范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欠发达地区农户利益,激励补助、专项资金向相对贫困地区倾斜。

7.完善贫困治理体系。完善贫困治理体系是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党对巩固脱贫成果的领导。继续完善县抓落实、乡村抓实施的工作机制,构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为骨干、各类自组织为补充、新乡贤为纽带、广大村民为基础”,逐层依次向外展开的同心圆治理格局。将“西畴精神”和砚山模式作为激发党员干部巩固脱贫成果的精神动力,提升基层治理的组织能力和带动能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相对贫困人口团结致富的桥头堡和领路人。二是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居民的、科学规范有效的返贫监测和预警体系。以乡镇为单位,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农村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感染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骤增、收入骤减的家庭实施监测。畅通监测信息渠道,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第一时间发现返贫现象和新致贫因素,及时将新致贫对象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补齐短板,确保稳定达标并得到提升。三是找准社会帮扶与贫困治理的契合点。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优势,为稳定脱贫构筑扎实的社会基础。四是必须处理好欠发达地区和非欠发达地区、相对贫困人口和非相对贫困人口之间的关系。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党政机构和部门要立足于“十四五”期间县域治理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从整体协同和均衡发展的角度,保持政策关照、资源配置、项目管理和利益分享等方面的张力。

8.建立多方力量参与开发式扶贫机制。建立砚山县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开发式扶贫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开展社会动员,着力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凝聚各方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更好地互动、合作关系,更好地发挥在精准方面的合力作用。一是建立完善机制构建,包括多方力量参与的科学识别机制、多方合作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多方力量参与合作扶贫的平台建设,如建立砚山县合作扶贫的沟通、互助、培训等平台。三是建立完善多方力量参与扶贫的支持与鼓励机制,制定企业参与扶贫的具体奖励措施,鼓励企业持续参与开发式扶贫,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帮扶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建立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荣誉机制,每年评选上报带贫益贫成效突出的企业,对企业捐赠的款物,落实税前抵扣政策。

四、解读材料审定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审定人:阳洪文,电话:3120037;

联系人:刘梓溶,电话:3120037。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