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 星期天
砚山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2-10-20 20:49:03     来源:县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局 阅读次数:2893

为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着力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遵循乡村实际和发展规律,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规划先行、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农村群众的主体作用,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绿美砚山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70%,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厕所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不断提升;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收集处理率分别达30%、8%;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有新提升,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以上,有条件的村庄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覆盖率达65%以上;村容村貌持续改善,村庄绿化、美化覆盖面不断扩大,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8%。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二、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一)有序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根据全县“十四五”期间改厕目标,尊重农村群众意愿,按照实际改厕需求,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改厕任务分解到年度、细化到乡(镇)村(社)村(组)和具体农户,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做到有需必改,应改尽改。有条件的新改户厕提倡入院、推动入室,将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纳入建房审批。合理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公厕,配建乡村旅游厕所,防止脱离实际打造“豪华公厕”,落实公厕管护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管理维护。到2025年,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32705座以上、卫生公厕234座以上。〔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牵头;县乡村振兴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第四至二十一条均需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落实,以下不再列出〕

(二)切实抓好改厕质量。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民族风俗等情况,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选择科学适宜的改厕技术模式,缺水地区暂缓改建水冲厕,积极推广节水型、少水型水冲设施或卫生旱厕,经过试点试验成熟后逐步推开。严格执行农村厕所建设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支撑服务体系,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强化改厕技术指导员和施工队伍的培训和指导,采取在线解读、现场培训、视频指导等方式,研究解决改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生产流通领域农村改厕产品质量监管,开展打击质量低劣产品行动,发布供货商及产品名录,严把产品质量关。强化施工质量监管,统建厕所要由培训合格的施工人员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改厕并督促其履行保修责任,农户自建厕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施工,严把施工质量关。鼓励由政府、农民、第三方等联合进行逐村逐户验收,将运行使用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验收重要内容,确保改造一座、达标一座,严把竣工验收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牵头;县乡村振兴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厕所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统筹合理选择分散式、相对集中式或纳入城镇管网等方式收集处理厕所粪污。有条件的地方可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化粪池尾水可接入生活污水管网一并处理;其他地方要采取分散或集中处理,引导有用肥需求的农户自行清掏还田利用,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治理,通过配备吸粪车、建设储粪池等方式,收集公厕户厕和畜禽粪污,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资源化利用服务。〔县农业农村局和科学技术局牵头;县乡村振兴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四)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区分类治理重点河湖流域,重点治理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区域农村生活污水。考虑乡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选择纳管、集中或分散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治理模式,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乡(镇)及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建设,到2024年,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各乡(镇)镇区达到一级A标排放标准,有效提高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落实污染整治属地责任,各乡(镇)要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污、水产养殖污染、种植业面源污染、改厕等整治工作,强化整治措施衔接、部门工作协调,切实做到互促互进,从源头控制水体黑臭。对新发现的黑臭水体及时纳入监管清单,加强动态管理,并进行公示。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以村内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坚持水体流动性及自净能力治理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水质监测制度,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实现水体治理监督和长效管护,防止“返黑返臭”。统筹推进农村小微水体治理,实现污水无直排、水面无垃圾、水质无黑臭“三无”小微水体目标。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对河湖库渠进行综合整治,保持河道岸坡整洁、无垃圾和水面无漂浮物,为水生态环境修复打下良好基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水务局牵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六)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推进垃圾收储运PPP项目建设,到2023年,完成10个乡(镇)11个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配套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设备,健全完善“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和县级处理”的三级联动一体化治理模式体系,实现村组垃圾收集设施全覆盖、乡镇垃圾转运能力大提升、县级垃圾处理更规范高效,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和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监管,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乡综合执法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有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创建,2021年至2023年,全县每年确定2个示范乡(镇)、每个示范乡(镇)确定3个示范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2024年,总结经验,所有乡(镇)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2025年,所有乡(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处置利用设施,扩大供销合作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协同推进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鼓励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微景观等建设。〔县城乡综合执法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发展改革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八)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五堆十乱”和卫生死角,整治残垣断壁、破旧废弃围挡遮阳网、危旧废弃建筑,有序推动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违规搭挂治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腾退出的闲置土地,扩大村庄公共空间,探索推行竹制、木制等生态篱笆替代遮阳网,拆围透绿、增绿补绿。落实畜禽拴养圈养和“小铲铲”治理模式,从源头上管控畜禽粪污。加快推进农村公路、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整治农村户外广告,规范发布内容和设置行为。〔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民政局、县应急局、县工信商务局、县消防救援支队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加强乡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重点保护古树名木、护村林、风景林等自然植被。保护传承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人文历史遗迹,促进入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围绕“四旁”(村旁、渠旁、路旁、屋旁)和“四地”(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及村庄主次干道、活动广场等公共空间,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促进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到2025年,全县30%以上农村庭院建成美丽庭院。〔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林草局、县水务局、县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乡村风貌引导。根据村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确定建筑外观风格和基调。对于新建房屋,严格体量和风貌控制;对既有农房,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风貌提升改造。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协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饲料化、肥料化,同步推进基料化、燃料化,重点扶持养殖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高位运行,切实巩固禁止露天焚烧成果。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农膜回收行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农业技术,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构建由政府、农户、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和“使用者归集、分类处理、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循环畜牧业,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完善病死畜禽收集处理体系,提高无害化处理效率和水平,发展生态循环水产养殖模式,落实珠江禁渔期制度,开展增殖放流等养护,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开展典型示范。开展“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通过打造试点示范引领,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到2025年,全县建成4个示范乡(镇)、32个精品示范村、152个以上美丽村庄。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全县从辖区乡(镇)选择2—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选择2—3个自然村建成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十三)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落实每周大清扫、大清理、大整治,五级书记带头开展“扫地”活动,结合“绿美文山先锋行”活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题党日,发动广大党员、群众、青年志愿者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对已完成“三清一改”任务、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水平,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持续开展国家卫生乡(镇)和省级卫生村创建活动,到2024年,至少创成2个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实现全覆盖。〔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牵头;县卫生健康局、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公约、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强化村民“我制定、我承诺、我执行”的自我约束意识。健全村规民约执行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执行队和监督队作用,确保村规民约执行到位。强化监督管理,坚持落实“红黑榜”卫生评比制度,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压实党员包户责任制,督促农户落实门前“三包”,不断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完善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明确运行管理责任、管护主体,确保公共设施设备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健全完善村庄保洁收费制度和保洁员队伍监督奖惩制度,切实做好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等,实现每个自然村至少要有1名以上保洁员,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牵头;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妇联、县财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十五)强化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动员村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工作,唤醒党员身份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联系户”网格化管理,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建立健全联系机制并发挥作用。全面落实万人“绿美文山先锋行”活动,在每月最后一个周六,推动“五级书记”带头全面植树、清理露天垃圾、杂物乱堆、破旧遮阳网、乱搭乱建及交通沿线、河流沿线、湖泊及水库周边和村庄“四旁”绿化常态化长效化。〔县委组织部牵头;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教育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提高文明健康意识。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普及文明健康理念,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积极推进健康乡(镇)和健康村、健康企业、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营造健康人居环境。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让外在约束逐步成为农民内在追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农民的文明卫生健康意识。〔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县妇联、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团县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强化政策支持

(十七)强化多元化投入。县财政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统筹资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投入,切实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鼓励各地区申报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需求用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县级按规定统筹整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资金,逐村集中建设;继续落实农村厕所革命财政奖补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信贷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县财政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强化政策创新。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设施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用地。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建设工匠等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承接农村人居环境小型工程项目。推进制度规章与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技术和人才支撑,研发推广节能节水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产品,建立完善技术专家库,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砚山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部署、州负总责、县(市)和乡(镇)抓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县农村人居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抓好协调调度、指导推动和督促检查等,县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专项方案,出台支持政策,抓好本行业本系统任务落实。乡(镇)党委、政府要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发挥一线总指挥作用,谋划、推动、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牵头;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健全推进机制。健全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实行县处级干部挂乡(镇)、县级单位和乡(镇)干部包村(社)、村(社)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农户,定任务、定标准、定职责、定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落实“周通报、月考核、季打擂”制度,每周通报工作情况,每月考核工作成效,每季开展擂台比拼,努力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牵头;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严格考核奖惩。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树立奖惩鲜明的干事导向,每月考核结果与全县干部职工年终考核奖挂钩,月考核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年终考核排名前2位的乡(镇),县政府分别给予适当奖励和项目倾斜;对排名后2位的乡(镇),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原则上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工作推进力度大,整治提升效果好,经考核达到绿美乡(镇)、绿美村庄标准的乡(镇)、村庄,适当给予资金奖补。坚持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培养使用干部,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因工作不力被省、州通报、点名、曝光的乡(镇),视情况对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追责问责、调整岗位等。同时,用好监督执纪问责手段,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拖沓迟疑、作风漂浮、效果较差的严肃追责问责。〔县委农办牵头;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督察室、县政府督察室、县财政局、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用好乡村“大喇叭”,广泛深入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意义和成效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挖掘、宣传和推广一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典型经验和典型范例。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各类网络媒体、新闻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增强社会普遍认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